『使徒信經』接著論到「基督從死裡復活」。若忽略這點,則以上所說的一切就不完整。因為基督的十字架、受死、埋葬,看來似乎都是軟弱的,而我們的信心必須越過這一切,才得以完全,發揮其全部力量。基督的死完成實現了救恩,因為藉著他的死使我們與神和好、滿足了神公義的審判、除去了神的咒詛、償清了罪債。然而,聖經說:「父神重生了我們,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」並非藉基督的死,乃是「藉基督從死裡復活」(彼前1:3)。既然基督從死裡復活,是征服死亡的得勝者;照樣,我們的信心能勝過死亡,也完全在於基督的復活。
保羅更清楚表白復活的性質:「耶穌被交給人,是為我們的過犯;復活,是為叫我們稱義」(羅4:25)。他等於是說:「基督以他的死除掉罪;以他的復活使人重新得著義」。假若他自己臣服在死的權下,則他怎能藉著死釋放我們脫離死亡呢?假如他在這爭戰中失敗了,則他怎能為我們贏得勝利呢?因此,我們將我們得救的根本原因,歸功於基督的死和復活:藉著基督的死,罪被消除、死被除滅;藉著他的復活,義被恢復、生命重建,以致於他的死(經由他的復活)在我們身上發揮大能與功效。
所以,保羅說:「基督因從死裡復活,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」(羅1:4),因他在那時終於彰顯他屬天的大能,這清楚反映他的神性,又是我們信心的堅固根基。保羅在另一處同樣說:「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,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」(林後13:4)。在這相同的意義上,保羅論述了基督徒將來的完美:「使我認識基督,曉得他復活的大能」,他也立刻接着說:「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,效法他的死」(腓3:10)。彼得所說的與此相同:「神叫他從死裡復活,又給他榮耀,叫我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」(彼前1:21)。這並非說基督的死所建立的信仰會動搖,乃是說他的復活特別彰顯神的大能,保守我們在信仰中。
親愛的天父,「基督從死裡復活」,復活顯明耶穌基督已勝過死亡。確實,受難在先復活在後,但正是藉著復活,受難的意義被成全並得以彰顯,苦難有其終點,而死亡已被克服。沒有復活的受難僅可能有悲情殉道的意義,受死後的復活卻帶來凱旋和盼望。復活顯明耶穌基督的身分。「按神聖的靈說,因從死人中復活,用大能顯明他是上帝的兒子」。若耶穌基督有死無生,那麼祢僅是一平凡人,也就不能是我們信仰的對象。復活顯明嶄新時代已開始。新約聖經多次提到耶穌基督的復活是在祂死後第三日。這天是個嶄新開始,不但將耶穌基督在世的生活劃分為前後兩段(出生到受死的33年,及復活至升天的40天),也把整個人類歷史帶入一個全新時代,讓我們在如今已可預嘗將於末日降臨的新天新地,祢過去如何復活,祢將來再臨時我們也要如何復活。正是因此,今天我們的信心能夠有根有基,我們的盼望得以有所依據。「上帝愛世人,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」;作為完全的神,在耶穌基督裡上帝自己全然降卑,擔當刑罰,被釘受死;因此,作為完全的人,在耶穌基督裡信祂的人也都因著祢的復活得著高升、自由和生命,「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,反得永生」。耶穌受洗時天父向祂說的那句「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」,現在透過祢的受難、被釘、受死、埋葬和復活,已成就在你我這些信祢的人身上。為此,我們感恩。如此禱告,是奉耶穌的名求。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