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所說「道成肉身」(約1:14),並非指道變成肉身,也不是道與肉身混合。這乃是說:基督選擇從童貞女所生,永恆的「神子」成為在世的「人子」,並非神性與人性的混合,而是在位格裡的合一。我們相信他的神性和人性聯合,二性的區分不因聯合而消失,各自的特點得以保存,然而神人二性在同一基督裡,不能分開。
這是大哉敬虔的奧秘(提前3:16),假若在人間有可能找到類似比方,則看來最接近的是:人由兩部分構成,即靈魂和身體。然而人的靈魂和身體在聯合中,並非互相混合以致失去各自的特性。靈魂不是身體,身體也不是靈魂。靈魂有一些特質,是身體所沒有的;身體的一些特質,是與靈魂所無的;有些關於整個人的,不能單指靈魂或單指身體。最後,靈魂一些特徵有時是用來指身體,並且身體一些特徵也可用來指靈魂。然而,這兩部分組成的是一人,並非多人。
這些敘述表明:人是一位格,由兩部分聯合組成,並且組成此人的是兩種不同的性質。聖經也是如此論到基督:一些屬性專指他的人性,另一些屬性專指他的神性;也有的記載同指神性和人性,而不是專指其中之一。聖經強調基督神性與人性的聯合,有時敘述二者相通。古時的神學家稱這說法為「屬性的相通」。
親愛的天父,上帝是“三位一體”的上帝,有三個位格,即聖父、聖子和聖靈,每個位格各有其獨特的性質,以至聖父不是聖子,聖子也不是聖靈。聖父永遠是父,聖子和聖靈也是如此。按本質而論,父、子和聖靈是完全平等。上帝雖有三個位格,但在愛裡合一,故只有一個本體,他是獨一的上帝。三位一體真神中,每一位格均是明顯可分辨的,是獨立的位格。「位格」包括了理智與思想,聖靈是有思想的,羅馬書八章27節說:「監察人心的,曉得聖靈的意思。」、位格有情感與反應,使徒行傳五章3節指出亞拿尼亞夫婦「欺哄」聖靈。若聖靈沒有位格,沒有反應,沒有情感,他豈會被「欺哄」?使徒行傳十章19至21節記載彼得服從聖靈的命令,下去見哥尼流所差來的人。若聖靈不是有位格,他豈會命令人,又怎能使人服從呢?位格具有意志與決定及行動,約十六12-15節他要引導門徒明白一切的真理。羅馬書八章16節及約翰十五章26節記載他要為主基督作見證,並見證門徒乃是神的兒女。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9節記載主基督升天前頒下大使命,清楚地吩咐門徒「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」,且要「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」,若聖靈不是有位格的,這使命便變得毫無意義了。我們要奉聖靈的名給門徒施洗,表明我們對聖靈的敬拜。若聖靈不是有位格的,他豈能接受我們敬拜呢?聖經強調基督神性與人性的聯合,有時敘述二者相通。古時的神學家稱這說法為「屬性的相通」。謝謝主聆聽我的禱告,奉祢的聖名祈求,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