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之,我們已經清楚證明: 列祖在今生一切的勞苦中,他們注目仰望來世的永生福分。假若雅各所期待的不是更高的福分,為何他如此渴望並且冒極大的危險,來切求長子的名分呢? 這迫使他離家出走,幾乎喪失產業,也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益處(創27:41)。在他臨終一息尚存時,他呼求宣告:「耶和華啊,我向來等候你的救恩」(創49:18),這是他心中的渴望。除非他在瀕死之時,已認清「死後就是新生命的開始」,否則他還能等候什麼救恩呢?
關於聖民與神的兒女的信念,我們何需辯論,因為甚至攻擊真理的人,都對此略知一二。巴蘭的這句話:「我願如義人之死而死;我願如義人之終而終」(民23:10 ),他是什麼意思?除非他也感受到大衛在後來所宣告的:「在耶和華眼中,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」(詩116:15),然而「惡必害死惡人(詩34:21):惡人之死是極為邪惡」。假若一死百了,最終結局與目標都是死,則看不出義人和惡人有何分別。然而他們二者死後所遭遇的,二者是截然不同的。
親愛的天父,聖徒之死極為寶貴,是進入永生之門,列祖在今生一切的勞苦中,他們注目仰望來世的永生福分。雅各在他臨終一息尚存時,他呼求宣告:「耶和華啊,我向來等候你的救恩」,這是他心中的渴望。除非他在瀕死之時,已認清「死後就是新生命的開始」,否則他還能等候什麼救恩呢? 巴蘭的心眼昏迷了,殊不知自己在玩火自焚。所以,當以色列人真的得罪神之時,原本希望自己像義人之終的巴蘭,終於得到報應,被以色列人殺了;我們在天上的父,願我們靠著祢所賜的恩典,信靠您之後始終是主基督的同路人,持續有您的同在;也因著同一個身體,同一位聖靈,同一個指望,一主,一信,一洗,一神,靠著主耶穌復活的生命幫助我們,同行天路時是互相扶持、彼此相愛、關心、勸勉、安慰和彼此鼓勵,以致我們彼此能喜樂地享受主恩、更堅定的持守真道。阿們!